澳大利亚居然是按周发工资的,你造吗?
在远离中国古老月历的国度里,澳大利亚人的工资发放方式独树一帜。不同于按月发放的“月薪”,也不同于按年计算的“年薪”,他们实行的是颇具特色的“周薪制”。在这个国度里,每周四便是激动人心的工资日。
这种发放方式的背后,隐藏着澳大利亚人独特的金钱观念。与中国人喜欢储蓄的习惯不同,澳大利亚人更倾向于及时行乐。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储蓄总额早已突破惊人的数字,而澳大利亚人则更倾向于每月花光收入。正因为这样的消费习惯,周薪制应运而生。均衡的周薪发放,避免了澳大利亚人在月初大肆挥霍,月底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在澳大利亚,工资收入之丰厚令人羡慕。以平均周薪800澳元为例,即使换算成人民币,也远超过许多地方的月薪水平。这样的收入水平,使得澳大利亚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高,私家车如同中国的自行车一样普及,住房宽敞舒适。
高收入的税收也随之增高。澳大利亚采取累进税制,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以确保贫富差异不至于过大。社会福利制度也十分完善。从医疗到养老,每一个环节都有保障。例如,澳大利亚的公民在退休时,无论是员工还是公民个人,都可以从领取一笔可观的养老金。医疗卡的存在,使得看病变得简单而实惠。
正是这样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制度,让澳大利亚人有了更多追求生活品质的机会。他们不必为明天担忧,因此更愿意享受当下的生活,“周薪制”在这种环境下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每到周四晚上,商场、餐馆、酒吧便进入繁忙模式,仿佛这个国家的节奏都被工资的发放所带动。从周一到周四,人们忙于工作,生活节奏紧张;而从周四到周日,则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也体现在澳大利亚人的自嘲中:“从周一到周四,我们是孙子;从周四到周日,我们是老爷!”
澳大利亚的周薪制既体现了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是其社会福利制度和高收入水平的必然产物。这种发放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及时享受生活的需求,也保证了生活的均衡和稳定。低收入者的庇护之地:澳大利亚的福利之光
在澳大利亚,那些周薪低于300澳元的低收入者们,不再需要为生计担忧。因为有的补助作为他们的坚实后盾。
在这片土地上,我游历了多个角落,却未曾见过一名街头乞丐。这得益于澳大利亚那完善的福利制度,它能确保即便在最贫困的状态下,人们也无需以乞讨为生。
在这里,政策的主导方向是高工资、高税收以及高福利。高福利政策有效地消除了街头的乞丐,但同时也似乎为懒汉提供了一个安逸的温床。
在澳大利亚,即使你无所事事,每周也能获得至少158澳元的救济金。这样的环境为懒汉提供了最“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也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正因如此,懒汉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一大“特色”。
再说,心境开朗则身体安泰。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对高脂肪食品的喜爱,造就了一大批“体坛健将”——澳大利亚的胖子们。在澳大利亚的街头,随处可见那些“身材魁梧”的超级胖子悠然自得地行走。
相较于中国的胖子们,来到澳大利亚的他们似乎更有自信。而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和对肥胖现象的宽容态度,使得这里的胖子们对自己的身材毫不畏惧,依然自信满满地走在马路上。
在澳大利亚的旅程中,我很少见到关于减肥的广告。这里似乎有着独特的“四多”现象:懒汉多、酒鬼多、胖子多、苍蝇多。但不论外界如何评价,澳大利亚依然是其居民们的温暖家园,为他们提供了最直接的生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