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鲁迅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与人生哲理
一、以“早”字刻桌,自律为魂
闻讯少年鲁迅因琐事纷繁导致上课迟到,被老师责备后,他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一个“早”字,以此为鉴,警醒自己不再迟到。这一行动展现了他的自律精神和对时间的珍视。
二、辣椒驱寒夜读,勤奋筑梦
在南京求学期间,鲁迅为了抵抗冬夜的寒冷,用学校奖励的金质奖章换购书籍和辣椒。每当夜深人静,寒冷难耐时,他便嚼食辣椒提神,坚持读书。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成为了他后来文学成就的坚实基础。
三、理发趣事显人格,对待琐事见真章
在厦门理发时,鲁迅因衣着朴素被理发师敷衍对待,遂随意多付费用;而当理发师认真对待他时,他却只按标准付费。他解释说:“马虎对待则马虎付钱,认真对待则认真付钱。”这一经历反映了他的处事原则和对人应有的尊重。
四、金牌换书播文学种子,成绩显赫筑基石
在南京矿路学堂时期,鲁迅凭借优异的成绩累计获得金牌奖章,他将奖章变卖后购买大量书籍,为文学之路铺设基石。
五、标点符号维权,捍卫作者权益
针对出版社拒付标点稿费的行为,鲁迅以无标点书稿迫使编辑妥协,成功争取到标点符号的稿费权益。这一事件体现了他对作品细节的关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六、演讲妙语化尴尬,幽默风趣显智慧
在北师大演讲时,面对“抢饭碗”的质疑,鲁迅幽默回应并自称将“卷土重去”,不仅化解了尴尬,还展现了他的智慧和风趣。
七、爱书如命,视若珍宝
鲁迅购书前必洗手,对破损书籍自行修补。他不愿外借私藏的书,宁可另购新书赠人。他对书籍的热爱和珍视,从他对“修补神器”的命名中可见一斑。
八、弃医从文显大志,拯救国民精神为己任
在仙台学医期间,鲁迅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后,深感国民精神的麻木比身体病痛更需救治。他毅然决定放弃医学,转向文学,以笔为剑,拯救国民精神。这一决定展现了他的远见和决心,也预示了他将成为一代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