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故事
《四时田园杂兴》背后的故事与诗人范成大的人生轨迹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部大型田园诗,共60首,以四季为序,为我们展现了南宋农村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深入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范成大的生平。
一、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57岁那年辞官归隐苏州石湖,他对朝政腐败深感不满,选择了远离仕途。在隐居石湖的日子里,他深入观察农事,记录江南农村的劳作、节令与民俗。他在自然中找寻心灵的寄托,用诗歌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部作品的创作历时约十年,是范成大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的结晶。
二、内容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以四季为线索,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作品涵盖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播种、收割、纺织到童戏等场景,无不生动展现。范成大以独特的双重视角,既赞颂田园之美,也揭露赋税压迫下的民生疾苦。作品中的童趣细节,如儿童学种瓜、学种菜的描写,既体现劳动传承,又增添天真意趣。
三、诗人故事
范成大的早年经历十分坎坷,出身贫寒,幼年丧亲,独自抚养弟妹,这使他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他曾在官场沉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并曾冒死出使金国争取权益。晚年的他因政治理想破灭,选择了归隐。范成大的文人风骨令人敬佩,面对宋孝宗任用宦官的做法,他选择“宁自引退”亦不妥协,体现了刚直的气节。
四、历史价值
《四时田园杂兴》被誉为“宋代江南农村百科全书”。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更为我们研究南宋社会经济提供了鲜活的史料。范成大的诗歌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南宋农村的生活图景,其人文关怀与真实性使其成为田园诗史上的里程碑。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他人生轨迹的写照。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范成大的坚韧性格、文人风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南宋农村的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