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古沉船遗址有新发现
南海之深,介绍古老沉船遗址
在浩渺的南海西北陆坡,深藏于约1500米的海底,我国首次发现的千米级海底大型古代沉船遗址,诉说着一段久远的往事。
一、地理位置独特
此遗址坐落于海南本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的深海之中。在这片人迹罕至的秘境,时光似乎并未将过往的痕迹完全抹去。
二、年代久远,类型多样
一号沉船,追溯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核心区长约37米,宽达11米,堆积如山般的陶瓷器、铁器及酱釉陶罐等船货,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当时的繁荣景象。隔舱板等部分船体结构依然清晰可见。二号沉船则来自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核心区域是码放整齐的原木堆积,虽然暂未发现完整的船体,但从遗留的木料也能窥见当时航海贸易的繁荣。
三、考古成果丰硕
一号沉船已经出水了543件(套)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青花执壶、珐华梅瓶等瓷器,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信息。而二号沉船也提取了36件遗物,主要为原木及少量陶器。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25年5月,考古队在一号沉船的西南方向发现了铁锚和木质箱子,两者相距约50米。这些新发现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四、历史意义重大
这两艘沉船或许正是明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生动见证。它们分别承载着出航与回航的贸易路线,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真实面貌。这些实物证据无疑为研究中
国海洋史、海外贸易史提供了里程碑式的资料。它们如同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辉煌。
目前,考古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更多关于这两艘沉船的秘密正在被逐渐揭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令人振奋的发现,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古代海洋文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