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藏玄机
虚假宣传背后的家政与家教乱象
一、招聘乱象中的虚假宣传
近年来,家政行业频频出现虚假宣传的现象,一些公司利用社交平台发布夸大其词的招聘广告,以吸引求职者和消费者的目光。例如,声称拥有“海归硕士”、“精通多国语言”的高学历保姆,或是虚构清华毕业生担任保姆的案例。实际上这些夸张的宣传与实际人员情况并不相符。行业数据显示,家政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来自农村,40-50岁为主力军,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一小部分。这种虚假的宣传手法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对行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变相违规的家教服务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一些所谓的“高端家政”服务实际上是以学科辅导为主,通过冠以“育儿师”、“家庭助理”等名义来规避政策监管。这些所谓的“高端服务”往往伴随着证书资质的问题。求职者所标榜的“高级整理收纳师”、“高端母婴师”等证书,其颁发机构并非权威部门,证书的含金量令人质疑。
三、潜在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虚假宣传背后还隐藏着法律风险。一些家政公司存在合同欺诈的行为,通过诱导求职者签订培训协议后,以各种名义追加收费,拒不退还定金。虚构岗位可能导致毕业生遭遇欠薪、超范围工作等问题,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一旦出现问题,求职者维权困难,往往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针对以上乱象,建议求职者通过企业官方渠道核实招聘信息,不轻易相信“高薪”、“包就业”等承诺。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应注意保留缴费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力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家政和家教行业的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诚信、透明、公平的家政和家教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