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大降价被叫停 楼市会下行吗
政策调控与市场博弈
近期,在多地出手调控,叫停房企大幅降价,但这背后的政策口径正在逐步放开,使得部分城市中的房企拥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利。这种看似矛盾的举措,实际上反映了地方在稳定房价与去库存之间的两难选择,甚至可能导致政策的相互抵消。
现房销售政策的推进,无疑给房企带来了资金压力,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暂停土地购置。尤其对于低线城市而言,这种压力更是显而易见,土地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市场分化日益显著
尽管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价依然保持上涨态势,但非核心区以及众多二线城市的房价却面临着下跌的压力。以上海和深圳的部分区域为例,房价较峰值时期已经下跌了30%。
在二手房市场,更是呈现出一种“有价无市”的态势。目前已有11个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超过了10万套,为了促成交易,房主甚至需要降价10-15%。
房企的困境与市场僵局
对于房企而言,降价并非易事。他们不仅要面对老业主的维权活动,还要应对的限跌令,同时还需要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避免引发对资金链的质疑。
现房销售政策的实施,更是延长了项目的开发周期至2-3年,这无疑加剧了产品的迭代风险以及资金沉淀的压力。
长期风险的积累
参考日本的经历,楼市下行可能会经历四个阶段:房企暴雷、法拍激增、炒房客抛售以及持有成本倒逼。而目前,我国尚处在初期阶段。
对于广大家庭而言,45%的家庭将面临房产贬值、变现困难、持房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
虽然政策干预可能在短期内延缓部分区域的房价下跌,但市场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等基本面问题仍然存在,中长期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城市之间的分化将更加显著,尤其需要警惕低线城市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楼市走向,仍需各方谨慎观察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