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8款App获颁安全认证
日期回溯至20年9月20日,那一刻,我国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首批18款应用程序(App)在京隆重获得安全认证证书。这一举动,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正式吹响了我国App安全认证的进程。涉及的企业阵容颇为强大,包括云闪付、苏宁易购、中国移动、百度地图等10家知名企业的应用程序。
揭开认证的神秘面纱,我们不禁要追溯其背景与流程。
一、政策引领——在2019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的联手,发布了一项公告,明确指向了App安全认证工作的方向。公告中指定了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作为此次的认证机构,为整个认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二、试点之路——紧接着在2020年6月,认证中心从众多申请企业中精心挑选了28款App进行试点。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18款App成功通过了技术验证、现场审核等核心环节。
关于认证的核心环节,可谓严谨而复杂。需要受理认证申请;接着是技术验证环节,这一环节由指定的实验室执行,确保了验证的公正性;随后是现场审核,对App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考察;最后才是认证决定及证后监督。
那么,这次认证的意义究竟何在?又如何实施监管机制呢?
这次认证是对市场的一种规范。通过权威的认证体系,引导App运营者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行为,为整个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动态监管是这次认证的另一大特色。建立持续监督机制,利用先进的自动化平台监测获证App的合规性。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监督与投诉也被纳入其中,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监督网络。
对于运营者在认证过程中的欺骗或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严肃处理,认证将被撤销。
此次App安全认证的推出,不仅降低了企业重复检测的负担,更提升了用户数据的安全保障水平,为我国的App行业注入了一股清流,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与隐私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