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一、深入理解核心内涵
在政绩观的塑造中,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我们的根本立场:那就是“政绩为谁而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它要求我们始终坚守为民造福的最大政绩,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的价值取向应着眼于解决群众的切实需求,既包括眼前急难愁盼的实事,也包括那些需要耐心和时间去积累的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在实践路径上,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避免盲目行动,杜绝一切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新官不理旧账”等偏差行为。
二、实践要求的深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关键。在用人导向方面,四川等地的“以实干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强调了实绩的重要性,形成了鲜明的导向。广西宾阳县创新的“政绩观察员”制度也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对项目全周期的“五察五评”,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进行。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我们也应有相应的纠偏举措,重点整治“躺平式”“新形象工程”等突出问题,建立“发现问题-整改-结果运用”的闭环。
三、方法论指引下的实践
在塑造正确的政绩观时,我们需要遵循党性原则、系统思维、历史眼光的方法论指引。我们要把对党忠诚、人民至上作为政绩观的精神内核,统筹显功与潜功、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去追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各地正在通过主题教育、专项整改等方式推动政绩观的落实。四川将化债乱象纳入监督范围,南宁建立观察结果与考评挂钩机制,这些都是在释放严抓实干的强烈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政绩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内涵,严格实践其要求,遵循其方法论指引,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创造出真正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的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