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鉴别
玉石籽料鉴别全攻略
一、表面形态与皮色分析
籽料的“汗毛孔”与表面形态,是鉴别其真伪的首要步骤。真正的天然籽料,其表面分布着细密且均匀的“汗毛孔”,这些汗毛孔在10倍放大镜下呈现不规则凹坑状。人工仿制的籽料,其毛孔排列往往显得机械或缺失自然之感。籽料的形状多圆润,类似鹅卵石,边缘带有自然的磨痕。
再来说说皮色,真籽料的皮色自然柔和,如洒金皮、枣红皮等,颜色由内向外渐变,裂隙处的颜色往往会加深。对比之下,染色的人造籽料,其皮色显得鲜艳而生硬,颜色的过渡缺乏自然感。
二、深入结构特性
谈到籽料的内部结构,真籽料内部呈现云絮状或毛毡状结构,其细度极高,肉眼几乎无法观察到结构。密度大是其另一大特点。与此相比,山料或仿制品的结构则显得松散,有时还能观察到酸蚀纹。对于俄料,其透光性过强,油性较差,抛光后容易发干。
三、物理特性的验证
硬度是籽料的重要物理特性,真籽料的硬度高,触感细腻,犹如婴儿肌肤,用刀子轻划不会有痕迹。仿制品则触感粗糙,用刀子轻划可能会留下划痕。敲击籽料时,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这是由于其结构致密。而仿制品发出的声音则较为沉闷。在强光下观察,真籽料的透光性均匀,而假料则可能出现局部透光异常。
四、特殊测试方法介绍
在这里,我们介绍两种特殊的测试方法。一是水测法,将玉料浸入90℃的热水中,假籽料可能因为化学处理而出现气泡或褪色,而天然籽料则不会有任何反应。二是产地验证,正宗的籽料只产于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俄籽虽然也带皮,但油性较差,形态多为片状。
误区提醒:
在鉴别籽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警惕。例如,“白度等于品质”这一观念就是一个误区。羊脂玉的核心指标是油性、细度、老熟度,而非单纯的白度。新疆的籽料多偏暖黄,俄料、罗甸料虽然白度较高,但质感不足。对于过于完美或颜色过于妖艳的子料,也要保持警惕,它们很可能是仿制品。记住,真正的天然籽料往往带有裂纹或瑕疵(“十籽九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