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实名认证身份证
一、司法执行与失信曝光
在司法领域,失信被执行人的实名曝光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为促使未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判决,多地法院在2018年采取了严厉的实名曝光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公开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及涉案金额等敏感信息。
例如,刘云双(身份证号7203631)因未履行2万元的义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样,曾令鲲(身份证号4135816)及其他涉案人员被列入了执行悬赏公告。付国军(身份证号部分显示为“0010”)和刘晓庆(身份证号部分显示为“1133”)等人则收到了法院的限期报到通知。这些举措展示了司法部门打击失信行为的决心。
二、执行悬赏与公告通知的广泛运用
除了实名曝光,执行悬赏和公告通知也是司法部门打击失信行为的重要手段。例如,黑龙江省龙建路桥公司在2018年7月发布通告,要求7名相关人员限期报到,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南山法院在同年的第四季度也发布了包含多名被执行人身份证信息的悬赏公告。这些公告不仅提醒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也对公众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技术试点进展——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的与应用
在技术领域,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的试点成为亮点。特别是在杭州、衢州和福州这三个城市,支付宝“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的试点项目推动了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实际应用。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简化了线上交易的流程,还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四、其他领域的实名信息公示
除了上述司法领域的实名认证实践和技术试点外,还有一些地方或机构在公开事务中涉及到了身份证号码的公示。例如,彭州市公开了失信人员的详细信息,东营市则发布了包含申请人身份证数据的公示信息。这些公示信息反映了身份证在公共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也提醒公众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
所介绍的内容涵盖了2018年司法领域实名认证实践的进展和技术试点的。无论是实名曝光、执行悬赏与公告通知的广泛运用,还是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的与应用及其他领域的实名信息公示,都展示了实名认证在公共事务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