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了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
6月11日,中国有了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该观测站安装在福建省厦门港主航道九节礁灯塔,可为每年数万艘过往船舶提供包括能见度、风向风速、温湿度、气压等专业气象服务,进一步提升厦门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将自动气象观测站选址并建设于灯塔上,这个想法有点新。
厦门港是全球第14大集装箱港口,虽然气象部门依靠多点布局的观测设备为港区提供不间断服务,保障港口持续快速运转,但位于厦门港入出海口主航道边缘的九节礁附近水域,特定季节受大雾影响较大,对气象观测的需求更为迫切。
“以前这个位置,没有合适的地形可以安装气象观测站,只有这个灯塔,灯塔又有管理规范,气象观测设施不能随意加在上面。”厦门市气象局副局长李棠华介绍,此次在航标部门的支持下,观测站得以设置,是全国首创。
去年9月,市气象局加入福建“丝路海运”联盟,深入海事部门、航运企业、码头企业开展调研,数次组织工作人员登船出海实地考察货轮进出港全过程,获取详细的港口气象服务需求。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南说,建设这一灯塔气象观测站,发挥了“丝路海运”联盟跨行业、专业化优势,,该站也被命名为“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
“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有点厉害。
据介绍,观测站启用后,将对周边区域进行精密观测,观测要素主要包括能见度、风向风速、温湿度、气压等。观测站将采用太阳能供电和4G数据通信方式,通过数据共享为海事、港口部门精准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联动。
,TA还将有效提升雾天通航效率约10%。每年数万艘次进出厦门港的中外船舶将获得精细的气象服务保障,港口生产、船舶运营、货物流通等将悉数受益,而且,对于今后港口气象规律认识、科研攻关以及精准预报等工作的推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丝路海运”气象服务未来可期。
当日下午,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九节礁灯塔上完成启用前的设备调试。
接下来,厦门市气象局将环绕厦门港继续建设多座“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打造专业化的海洋气象观测监测系统,做好海上航运安全气象保障,助力“海丝”核心区建设。
,厦门市气象局还将适时推出个性化服务方案,重点聚焦于降水、海上大风、能见度等对通航有较大影响的气象要素,采用中英双语服务,全面对接国际需求和“一带一路”气象建设,持续助力“丝路海运”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