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衰退再严重也离不开移民
不论你是否意识到,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你总会与外来人士有所交集,包括永久居民和新公民。每当经济遭遇衰退时,总有人开始抱怨新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他们呼吁优先裁减外来移民。他们未曾意识到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其实早已离不开这些移民的贡献。
这就像有人主张男性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主张在裁员时应先裁女职员一样,这种观点显然并不全面。如今的家庭,特别是年轻一代,大多是“双薪”模式,夫妇双方的收入相近,对家庭同样重要。无论丈夫还是妻子被公司裁掉,都会对家庭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按时偿还购房贷款。
尽管经济师们对今年的失业率和裁员人数有各种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可能有多达一万名员工被裁,但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记录的职位空缺仍超过一万份。这表明本地劳动市场上仍有大量的职位等待填补。
新加坡这样一个地方,是如何创造如此多的工作机会的呢?答案很简单:经济发展。而要让经济持续发展,单靠本地工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拥有外国工人和外来人才的助力,他们让我们的劳动市场更加繁荣,让外国投资者在没有人手短缺和工资高涨的顾虑下放心前来投资。
在这个人人担忧工作保障的时刻,谈论外来人才和外国工人的贡献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新加坡人已经渐渐明白这个道理。虽然在与民众对话时,总会有人提出关于外来工人的问题,但我相信他们心中所期待的答案是一样的——无论经济衰退多么严重,新加坡都离不开这些“外援”。
据新加坡国家人口秘书处发表的人口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六月,新加坡人口已超过480万。其中非居民人口比1990年增加了三倍,达到120万。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每年的增幅平均达四五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增幅更是达到两位数。这些非居民人口中,有近百万投入了新加坡的劳动大军。
新加坡在全球市场需求强劲的时期抓紧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引进大量外国工人来避免经济增长受制于人力短缺。反过来,正是由于新加坡向外国人才和工人敞开大门,才促进了经济增长。本地工人受益于这种增长,同时因为雇主雇用外来工人的比例有上限,本地工人的工作也相对得到了保障。
过去几年,由于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增的工作岗位数量大幅增加。单单在2006年和2007年,就分别增加了17万6000份和23万6600份工作岗位,其中超过一半是由外国人填补的。在目前新加坡近300万的就业人口中,外国人的比例已超过三成。在当前许多工厂因需求减少而裁员的背景下,保障本地工人的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同时我们也应明白一个道理:外来人才和外国工人对新加坡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