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为出国游学威胁父母:不让出国就跳楼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可怜天下父母心”。最近,一位市区小学生的父亲在网上表达了他的困扰。他的孩子渴望在暑假参加出国游学项目,这位父亲却认为高昂的费用和所谓的游学内容与宣传的不符可能不值得投入。甚至,孩子竟然以自杀威胁父母,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深思。那么,究竟游学对孩子有没有好处呢?这是一个值得的话题。
一位家长在家长通讯群里分享了关于孩子游学的通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位家长质疑的是,这些收费颇高的游学项目,是否真的如宣传所说,以学习为主,还是只是一场奢华的旅游?记者调查发现,游学市场近年来逐渐壮大,从原本面向中学生的群体延伸到了小学生。许多文化公司和旅行社纷纷开设游学项目,其中不乏面向五、六年级小学生的出国游学。
对于这位家长的质疑,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生参与游学活动是有意义的,能够在游玩过程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锻炼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的独立能力。也有部分市民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游学的收获可能并不显著。
游学的意义或许因人而异,但在家长的经济能力范围内,让孩子出去走走或许是一种不错的体验。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有些家长质疑,是否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或都愿意让孩子去国外游学?如果学校或教育部门以发通知的形式组织游学,是否有可能“绑架”家长,滋长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
泰州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王强表示,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有很高的信任感。如果学校组织游学活动,大多数孩子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网友反映的这次游学的组织方是“苏教国际”,其自称是江苏省教育厅的下属事业单位。作为部门,大规模组织学生游学是否合适?这让一些市民感到不安。
去年12月,教育部等11家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并明确规定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据记者了解,由教育部门组织的游学价格实际上比市场价格高出不少。出国游学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家长呼吁,游学费用明细应该公开透明。
在这个话题下,我们不禁思考:游学是否真的是孩子的需求?还是只是市场上的一个新卖点?作为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如何平衡孩子的需求、教育的目标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共同去寻找。我们也期待在游学的道路上,能够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知识,而不是在攀比中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