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读高中也会被劝退?低龄留学生的三大问题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丽琴报道):随着低龄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海外学习适应问题逐渐凸显。据美国厚仁教育发布的白皮书显示,2016年本科被劝退学生比例持续上升,高中生被劝退的比例亦有缓慢增长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被劝退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18至22岁之间的本科阶段学生,而18岁以下学生的被劝退比例连续两年小幅上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加剧呢?报告指出,学术表现差、学术不诚信以及行为不当违反校规是主要三大原因。其中学术表现差占比最高,达到39.86%。
针对这一现象,有着多年低龄留学教育经验的美国专家江南为我们了背后的原因。江南表示,被劝退现象的增长反映了部分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在独自海外求学过程中的不适应问题。这些孩子在缺乏正规引导和疏通的情况下,负面情绪容易累积,进而引发心理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家长和学生应关注四个关键时间点:行前、第一学期、警告、被劝退发生时。一旦遭遇被劝退的困境,冷静正确的应对可及时止损,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几个常见的被劝退案例:
案例一:学业成绩亮起红灯
A同学在美国读9年级,初到美国就因听不懂课程、无法完成作业等问题学业告急。成绩单上成绩以D为主,学校发出了留校察看的警告。面对这种情况,A同学通过报读学术补习课程和心理辅导,成功提高了成绩,渡过了难关。专家江南指出,学术表现差是中国留学生被劝退最常见的原因。很多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导致学习能力跟不上。家长不能一味责备,应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与支持。家长也需要接受适当的辅导,学会帮助孩子的方法。
案例二:学术不诚信
B同学因提交的论文中未注明引用素材的出处,被教授认定为抄袭,面临学术不诚信的指控。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B同学向学校承认了错误,并阐述了中美在引用文献方面的差异。经过多次沟通,学校未对B同学进行处罚。江南提醒,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包括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对于无意中的不诚信行为,学生应尝试与老师及学校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留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已引起部分外国教授的警觉,因此学生需更加注意。
案例三:违反校规
C同学在美国南部的一所高中就读,受移民政策影响,校园内出现不友好的言论。C同学在宿舍遭遇言语挑衅,最终与对方发生冲突。学校提出退学处理。在辅导老师的建议下,C同学与宿管老师、校长及招生老师沟通,最终避免了被处分和记入档案。
针对以上案例,江南强调,家长和学生都应提高警惕,关注孩子在海外学习的心理健康。遇到问题时,积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海外求学过程中的挑战。关于学生行为不当导致被劝退现象的剖析
学生的行为不当,成为导致其被学校劝退的又一大原因。江南对此表示担忧,因为许多学生在不经意间违反了课堂纪律,甚至因冲突而卷入打架斗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生在这些行为背后并非出于主观意愿,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应对突发的能力。实际上,"不知法而犯法"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中国留学生的群体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他们在美国的校园生活中,虽然全心投入于学业,却忽视了美国法律法规的了解,这也使得他们在不经意间触及雷区。有留学生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不当言论,最终导致被学校劝退并遣返的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另一种情况亦不容忽视。不少留学生对学校的基本规范了解不足,这也是导致他们被劝退的一大原因。从未能按时到学校注册、错过重要课程、未能如期修满学分等,这些看似可以避免的小问题,却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尤其对于那些初来乍到、还在适应新环境和语言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完全理解开学时的关键信息,而在日后因对校规校纪的模糊而犯错,甚至被劝退。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术指导,更需要关于如何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实用建议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法律教育和行为规范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对于已经犯错的学生,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惩罚。毕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都不易,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