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停摆 联邦员工喜忧参半:睡醒才知不用上班
当地时间1月21日,美国两党温和派议员经过协商却无法破局,导致开支法案无法获得通过,关门进入第三天。此时此刻,超过百万的非紧急联邦员工,带着“明天是否需要上班”的疑惑度过周末。早晨醒来,他们得知依旧处于关闭状态,有的欢喜享受假期,有的则忧心忡忡,期盼早日解决这场僵局。
随着停摆进入第三天,即当地时间1月22日,亚太裔雇员联合会(FAPAC)的估计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组织代表全美各地的亚太裔联邦雇员,至少15万的全薪职员因此受到波及。在大华府地区,由于联邦机构众多,从事科研或信息专业的华人广泛任职于FDA、NIH、NIST等关键部门,关门成为周末活动和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张先生是财政部的一名职员,进入联邦工作已十多年。关门期间,他收到部里发出的员工备忘录及邮件指示,通知非紧急职位的员工被强制放无薪假。尽管经历多次这种情况,张先生依然心里暗自高兴,因为他知道根据过去的经验,两、三周之后仍能拿到薪水。这次的关门对许多华人朋友来说,却引发了不少忧虑。
张先生提到,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规定。他所在的10人小组只有2人属于紧急职位,其他8人则属于特例职员,不必进办公室,但仍需在家上班。对于那些在大华府地区依赖联邦工作的华人朋友来说,虽然表面上不显得紧张,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实验项目可能中断的担忧。一位NIH的科研人员提到,他更担心辛辛苦苦大半年的实验功亏一篑。而一位在FDA工作的华人则表示,由于一部分预算来自业界的用户费用(Users fee),因此受到此次停摆影响的员工大约五成左右,主要集中在食品、饲料单位等非紧急部门。除此之外,"月光族"以及等待工作签证和EAD卡(就业授权卡)的年轻留学生也对关门情况密切关注。赵姓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工卡申请因停摆而迟迟无法获得审批。华盛顿特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包瑟曾承诺各机构照常服务市民不受联邦影响,但实际情况仍充满变数。整个美国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着关门的发展态势并翘首以盼早日解决争端恢复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