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荷兰 租个房子趣事多
一、排队申请学生公寓的忙碌时光
身处于一栋五层的学生公寓,刚刚搬迁至此的我,成为了这一层楼唯一的中国面孔。在国外的大学,宿舍并不多见,学生们需自行寻觅住处,荷兰更是如此。我所就读的学校,有房屋中心提供的学生公寓条件优越,但申请过程却是一场持久战。简而言之,就是等待有空缺才能入住,而荷兰的高福利政策使得学生们只要有学籍就有补助。例如我的邻居,一位26岁的女生,从19岁起便开始了求学之路,但她仍不知本科何时能毕业。尽管学业繁忙,她们的生活也多姿多彩,打工、旅游、泡吧,常常狂欢至凌晨。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而国外的考试制度严格,学分不足将无法毕业。许多学生即使毕业后找到工作也不愿搬离学校附近。这使得可供出租的空房愈发稀少。
二、为租房而经历的面试挑战
出国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已经四次搬家,虽然逐渐接近理想住所,但过程颇为周折。我曾心仪一处离学校较近、配备宽带网的公寓,虽然条件优越但申请人数众多。按照常规排队,可能需要两年才能入住。得知房屋中介有一次面试机会后,我立即参加。荷兰学生将这种面试称为“Kijkavond”,即“晚上的面试”。由于西方人的工作时间多为朝九晚五,因此面试通常在晚上进行。面试由房屋中心和同层住户组织,邀请排号前10名的学生参加。中国学生往往因被认为不讲究卫生、内向、不善交流等原因而印象不佳。那天,我虽然只排在第6位,但凭借爱干净、热情开朗的性格、流利的英语以及有限的荷兰语,最终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三、历经波折终于如愿入住
当我兴高采烈地准备搬家时,却发现心仪的房子已被他人入住。原来,主持面试的人与房屋中介沟通不当,导致我以为已经成功入住,但实际上并未确定。这让我感到非常失落。经过与房屋中介的沟通,我得知合同已经签订并具有法律效力。尽管我感到非常委屈,但在同学和外国朋友的帮助下,我勇敢地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最终,房屋中介决定一旦有空房,第一个通知我入住,且无需再参加面试。近一个月后,我终于等来了通知,如愿搬进了心仪的公寓。
四、租房生活的欢乐与融入
作为公寓中唯一的中国女孩,我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新鲜感。我性格开朗、热情好动,每天都像只快乐的鸟儿。我的外国室友们开玩笑说,如果我再继续制造噪音,就要向我提出抗议。我笑着反问他们是否认为中国人都很沉闷?他们尴尬地笑着说,我的英语流利、性格开朗,与他们印象中的中国人不同。现在,公寓里的荷兰人纷纷开始学中文,有的直接问我“吃了吗?”另一个女孩还邀请我在她的墙上用中文写几个字作为装饰。我给她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是繁写体。我告诉她们,真正的爱是用心去感受和表达。
想获取更多关于留学的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