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公司非钢产业部组织员工出国务工 ID卡被扣
网友心声:我们响应邯钢公司非钢产业部的号召,奔赴伊拉克库尔德苏莱曼尼工作。我们经过层层选拔,完成了面试、体检和手续,但关于工作方式与待遇却知之甚少。我们被告知只是协助调试和运行,待遇在16万至18万之间,但具体细节始终未明。
来到伊拉克后,现实与想象大相径庭。住宿环境恶劣,三十多人共用一热水器,三人挤一室。道路泥泞不堪,没有一条完整的道路。饮食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时常出现拉肚子现象。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每月被扣除的伙食费高达15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25元。但这里的伙食质量并不值这个价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了解到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个项目并非公司所有,我们每月的工资还要被扣除一笔巨额费用给其他公司。原本应聘的岗位被换成了打杂的工作,我们被任意调遣,被视为最低层的工人。据了解,外方工作人员每月支付项目部的费用并不高,但落到我们手中的工资却远远不到承诺的数额。我们还要承担高额的“五险一金”,其中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费用。
节假日方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答应的按照当地节假日执行并未兑现,元旦和开斋节也不例外。我们身在异国他乡,有的工人因家庭原因无法回国照顾家人,有的只能看着夜空默默流泪。工作环境恶劣,有的工人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更令人气愤的是项目部的管理方式。他们收回我们的ID卡,限制我们的外出自由。在这里工作的出国务工人员如同度日如年。
我们对此产生了许多疑问:公司是否具备出国劳务输出的资格?出国劳务协议是否属于霸王条款?项目部财务是否公开透明?为何工人工资与外方支付的费用差距如此之大?为何工人自己的伙食费如此高昂?与其他国家人员相比,为何我们的权利受到如此多的限制?工作时间是否合理?是否有权拒绝危险的工作?在遭遇不公时如何应对?项目部的某些领导是否有能力管理工人?外国保安是否有权随意搜查工人的物品?工人与标准的差距能否得到补偿?这些问题以及更多我们深感困惑的问题,我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我们也想知道邯钢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河北国资委和国家商务部是否了解这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