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手机惹的祸?美媒:社群时代父母别当“控制狂”
关于手机和社群媒体成瘾引发的社会问题,如今已成为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家长和师长之间,对孩子们是否应该接触社群媒体存在诸多争议。简单地禁止孩子们接触社群媒体是否真的可行呢?或许,这背后反映的更多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不足。
在火车站等待进站的孩子们,沉迷于手机世界,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引发了社会,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关注。美国知名青少年问题专家霍玛耶最近的调查揭示了青少年社群媒体使用中的一些秘密和他们希望家长了解的心声。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拥有多个社群账户,甚至有些家长自以为完全掌控了孩子在网上的互动,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青少年的沟通方式,很难让他们自我约束。许多青少年感受到一种被称为“害怕错过症”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们不断上网。根据Pew 2015年的研究数据,9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其中24%的人感觉像是随时都在线。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思考自己的上网习惯对个人、课业和课外目标的影响,以帮助他们找到自我约束的方法。
社群媒体也有很多益处。对于非常在意自己人气和认同感的青少年来说,社群媒体是一种新型沟通工具和社交需求。它能够连接那些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甚至无法上学的孩子。父母和师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需求,以帮助他们更明智、健康地使用社群媒体。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必过度恐慌或一味否定社群媒体的价值。相反,父母应该扮演“导师”的角色,与孩子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了解孩子在社群媒体上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用方式。父母也应该学会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网络社交需求,支持他们与同龄人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
社群媒体成瘾引发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家长、师长和社会各界应该携手合作,通过加强沟通、引导和监管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健康地使用社群媒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社群媒体的益处,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自信和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