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闯非洲:我在肯尼亚,做国家劳工部的特别助理
非洲:一个少年的学术之旅
我出生在长春,成长和求学于上海。高二那年的寒假,我作出了一个决定——申请美国的大学,并抓住一个前往非洲做学术调研的机会。
自小,我对父母经常提及的中非紧密的合作与来往充满好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进非洲,这片神秘的大陆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尽管曾经跟随父母游历世界各地,但这次却是第一次独自前往发展中国家。我怀揣着出国劳务、打工的梦想,向父母表达了自己前往非洲的愿望。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非常支持我,并分享了许多关于他们在东部非洲坦桑尼亚生活的趣事。
父亲第一次去坦桑尼亚时,曾因为忘记打疫苗而在机场的保安眼皮下机智逃脱;他还曾在国家公园里,离狮子仅十步之遥的地方悠闲地享受下午茶。他的故事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旅行充满期待,急切地想要走出去,看看自己与肯尼亚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看看自己能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
抵达肯尼亚后,我发现这里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咖啡厅、国际品牌和大购物商场随处可见。巨大的贫富差距让我震惊。我们在肯尼亚的消费甚至比国内还要高,但在一般的街区和贫民窟,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却与我们所熟悉的大相径庭。
在肯尼亚的中国工地上,我与当地雇员交流时,发现他们的工作理念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享受每天的生活,而中国人则更加勤奋。这种文化差异、语言交流的隔阂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不同,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劳工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逐渐学会如何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如何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我曾在一次采访中遇到一个热情的当地人,他向我详细介绍肯尼亚文化,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次经历让我感觉与当地人距离如此之近,仿佛留下了一段永恒的友谊。
离开肯尼亚时,我在朋友圈里写道:“非洲这段调研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但我还想为非洲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事情。”这次旅行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希望未来能为中非的合作与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非洲之旅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