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公布高校教育改革新政 民众褒贬不一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潘亮董铭报道】法国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激增,但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难题,法国近日公布了一项大学教育改革方案,旨在调整学生填报志愿、高校招生和专业设置等制度,以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
法国一直秉持着追求“公平”的教育理念,公立大学严禁用分数来筛选报考学生。这导致在热门专业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抽签决定是否能就读。针对这一问题,改革方案提出,如果大学认为申请人不符合某专业的录取条件,可以要求其参加预备班或在进入专业后进行课后补习。
此前,法国高中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较多,达到24个。改革后这一数字减少至10个,强调更为精准地选择专业。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将得到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想报专业的内容和大学的运作机制。改革还允许学生以不同的节奏学习,甚至短暂休学后再拿学分,这些都将由大学指定的辅导老师为学生量身规划。
对于这一改革,法国各界反应不一。许多教师和学者表示欢迎,认为改革能帮助学校“因材施教”,减少资源浪费。在现行录取制度下,许多被录取的学生并未达到所学专业的标准,这不仅增加了大学和老师的负担,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一些文科学生申请学习理工科专业的情况也让许多教师感到无奈。
一些民众和媒体对改革提出质疑。社会党议员阿蒙认为,改革损害了学生自由接受教育的权利,增加了不平等因素。有专家指出,课后补习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在线远程教育进行,其效果难以保证。法国知名报纸《费加罗报》也对改革的实际效果表示质疑,担心是否能真正落实改革措施,并担心大部分学生会依然涌向热门专业,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次改革旨在解决法国教育资源分配问题,让学生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减少资源浪费。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如何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仍是法国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