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新课改:学生“学”比教师“教”更重要
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令人瞩目。中小学所教授的知识,在短短几年后就有可能被新的浪潮所淘汰。我们无从知晓孩子们未来步入职场的世界将是如何一番景象。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未来挑战,芬兰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课程改革。
芬兰,这个北欧的国家,正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眼光引领全球。他们的课程改革不再是单纯强调传授知识的重量,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帮助孩子们培养自我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今年,芬兰在已有课改的基础上,再次启动了一场全国性的、全面的课程改革。
这一轮新课改的核心,已从“学什么”转变为“怎么学”。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这一变革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了芬兰教育对孩子们未来独立面对世界、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课改的发展目标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学会思考与学会学习的素养、文化融合与互动表达的素养等。芬兰在国家层面实施了全体教师的培训,对课改的理念、目标、结构、技术融合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确保广大教师对本轮课改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奥里斯·彼得凯拉表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芬兰的学习环境也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在新一轮课改中,他们致力于更新基础教育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引进新式教学法,使数字化和新式教学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了学习风格的多样化,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
课程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不仅仅是书本或课本学习,行动式学习也在逐渐受到重视。生活中充满了隐形课程,那些传统的课程也需要融入新的时代浪潮进行改革。在芬兰,手工和艺术课程是非常强势的,但这些课程也需要围绕学生的七大素养进行改革和创新。
苏里瓦中学校长亚里·安德森认为,新课改不仅要让学生接受信息,更要让他们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为此,学校正在尝试突破学科界限的“现象教学”。比如,通过“气候变化”这个话题,涉及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和理解知识。
芬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深思熟虑、富有前瞻性的变革。它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未来、面对挑战、把握机遇。这场改革,无疑将为芬兰的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