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一夏”有风险,这份防溺水科普要记牢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肖秀芬 实习生 宁禹婕 整理报道
暑假已经来临。伴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不少想玩水的心已经蠢蠢欲动。
但千万别忘了,在“清凉一夏”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潜在的“危险杀手”——溺水。
每年的6-8月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下面这份科普各位家长和孩子一定要记牢。
1. 在近水时,家长要与孩子保持伸手可及的距离,专心看管,不能疏忽。
2. 不要让孩子私自或结伴下水游泳。
3. 不要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4. 不熟悉水性的孩子在游泳时要穿戴好救生衣、游泳圈等装备。
5. 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6.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防止孩子被呛住。
7.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不要贸然跳水或者潜泳,防止呛水窒息。
8.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技能。
9. 在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盲目下水施救。
你想象中的溺水者是什么样的?
是在水中挣扎还是大声呼救?
又或是平躺于水中?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人溺水的时候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说话或者拍击水来引起别人注意力。
人一旦溺水,就只有30秒钟的营救时间。否则,就算没有生命危险,大脑长期缺氧也可能会导致后遗症。
下图列举了十个溺水的症状
1.头微微浸入水中,嘴在水平面
2.头向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也可能前倾)
3.眼神呆滞空洞,无法聚焦
4.眼睛闭上
5.头发盖住前额或眼睛
6.保持直立,没有踢腿的动作
7.换气过度或大喘
8.尝试着向特定方向游,头不动
9.试图翻身,背朝下
10.像是在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
所以,孩子在戏水时,家长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如果很闹的孩子在泳池里突然安静下来了,家长一定要去检查一下,弄清楚孩子安静的原因;如果是觉得可能溺水,一定要大声问“你还好吗?”,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应尽快采取紧急施救措施。
大声向周围呼救并拨打120。
迅速救上岸。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入水救护者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心肺复苏。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做胸外心脏按压。
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1、不要慌张,屏住呼吸,放松身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头部后仰,待口鼻露出水面便可呼吸和呼救;
2、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下压;
3、会游泳者,如果抽筋,要保持镇静,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缓解痉挛,呼救寻求帮助;
4、如果有人出手相救,要放松肢体,不可紧紧抱住对方。
来源新浪博客(加州桃子小姐弟)、搜狐教育、微信公众号(格雷特国际幼儿园)、视觉中国等
特别声明以上图片为网络资料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