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面试:面试中的“政府思维”知多少
【导读】走进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你将开启《面试中的“思维”知多少》之旅。旨在帮生深入了解事业单位面试,掌握思维的核心要素,从而在面试中灵活应用,成功迈入公职人员的行列。
何为“思维”?当我们这个话题时,首先要明确其内涵。广义上,“思维”是从角度出发,以理性思维为导向,客观承认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其中,“思”出于理智,“说”有所顾忌。狭义而言,思维在面试中表现为对考生的价值观、路线、执政意图及理想信念的考察,以了解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关于思维的核心要素,首先要学会“客观的承认问题”。问题有好有坏,有利有弊。承认问题的客观性意味着在价值判断时要客观理性,不偏不倚。例如,反腐倡廉是好的,环境污染是坏的,放开二孩是利大于弊的,官员从商是弊大于利的。我们要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形式的妄言妄语和阳奉阴违。
“全面的分析问题”是在承认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如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或是个人、社会、民族,或是过去、现在、未来等等,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以“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为例,个人传承好家风有利于塑造完善个人品格;社会传承好家风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转变;民族传承好家风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积极的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对策需具备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例如,试图通过缩短中小学学制来解决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不具备针对性。对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备可操作性。如用“高薪养廉”的方式解决腐败问题,其操作性也值得。
公职人员角色多元,承载群众期望。拥有思维,既是面试考生的价值判断参照系,也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想要成为群众拥戴、组织认可的合格公职人员,深入掌握思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