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求职缘何被列入“黑名单”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种新的求职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微博求职。这种看似省时省力的方式真的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吗?让我们关注一位大型电力设备经销企业经理李桦的亲身经历,一探微博求职背后的故事。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这样一条消息:“亲!你需要一个独当一面的行政助理吗?本科毕业,英语交流无障碍,机会来啦!”这样的“淘宝体”自荐信,初看之下或许觉得新鲜有趣。但如果这样的信息一天之内在你的微博里出现三次甚至更多,你可能会感到困扰。李桦经理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他的微博里充斥着各种求职留言,虽然欢迎自我推荐,但这种不断的不具名信息让他感到被骚扰。最终,他选择了将这些“粉丝”拉黑。
与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通过微博求职。王自力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尝试向用人单位的官方微博和负责人个人微博投递“微简历”。这种求职方式的成功率并不高。尽管他不断群发“微简历”,但只有少数单位回复,大部分如石沉大海。为何效果不理想?中国求职网对微博求职者的调查显示,仅有22%的网友认为这种求职方式有效,成功率更是不到3%。
为何微博求职的成功率如此低?专家指出,问题主要出在求职者身上。微博传播的特点是点对点精准传播,但群发式的撒网求职并不适合这一特点。求职者应当更精准地定位自己的求职信息,使之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些求职者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过分强调自我表现,却忽略了个人基本信息的传播,甚至缺乏必要的个人信息。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那么,怎样才能在微博上成功求职呢?求职者需要编写有特色的“微简历”,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要精准定位目标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企业文化,让自己的求职信息更加契合对方的胃口。求职者要保持真诚的态度,不要过分追求眼球效应而忽视了对用人单位的尊重。
微博求职虽然是一种新兴的求职方式,但并非万能的。求职者需要理性看待这种求职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求职途径。真诚的态度和精准的定位才是求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