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就业供大于求 矛盾突出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矛盾现象:部分地区出现用工荒,而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这一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发布的《关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
这份《分析报告》揭示了我国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需求稳中有升,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显然,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适应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每年新增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的压力愈发显现。尤其是青年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据《分析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惊人的2700万。
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中,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尽管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但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照相关数据计算,农村富余劳动力依然超过1.2亿。而在城市,尽管每年有新增的就业岗位,但总体上供不应求,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依然保持在1200万人左右。
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
面对挑战,我们也不能忽视机遇。只有深入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矛盾,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前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社会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