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务员面试:巧用“主体分析法”解社会现象
在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综合分析类题目的考察具有深远意义。这类题目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从宏观视角整体把握事物的能力,同时又能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细节及其组成部分。让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如何巧妙应对综合分析题的挑战。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关注时政新闻的读者,可能会遇到如医患矛盾、大学生择业观念变化等热点问题。例如,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超前消费,成为“月光族”的一员,你如何看待这种未富先奢的现象?
这道题目属于综合分析题中的社会现象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热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全面而深入地进行分析。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未富先奢”。有些考生可能只了解到“月光族”,因此只分析月光族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这可能会偏离题目的重点。实际上,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未富先奢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在分析原因时,我们不能仅从年轻人自身找问题,还要看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部分年轻人可能因为盲目攀比、追求炫富带来的虚荣心理,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未富先奢之风盛行的原因。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家长们只注重物质奖励,甚至纵容孩子一味追求奢靡生活的行为。而社会的经济发展快速,文化建设却没有跟上,物质主义倾向愈发明显,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为未富先奢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主体入手。应该加大对理性消费的宣传,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形成理性消费的社会新风尚。家长应该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引导、多鼓励,形成家庭与社会的合力。而对于年轻人自身来说,应该多学习、多积累,提升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理性消费习惯。
主体分析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先从题目中找到显性主体,如题目中的年轻人,然后再结合题目分析找出隐性主体,如家庭、社会、等。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制止这股未富先奢之风。
面对社会现象类的试题,我们可以将“主体”作为突破口,采用主体分析法,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全面而深刻。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