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的五大猫腻
身处职场迷雾的你,能否揭开薪水中的那些隐秘的角落?面对欠薪,你又该如何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
故事一:顾炜的“月薪打折”经历
顾炜,一位部门经理,曾满心欢喜地走进一家公司的职场大门。劳动合同上那明亮的“月薪7000元”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实的残酷远超预期,第一个月的工资竟然不到0块。询问财务后,顾炜震惊地得知公司有一个潜规则:每月工资只发放60%,剩下的部分视公司效益而定。效益好则年底一次性发放,效益不好则一笔勾销。显然,眼巴巴等到年底,公司轻描淡写的一句“效益不好”,便让顾炜数万块的工资化为乌有。这样的并不罕见,公司以各种方式节省现金支出,同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故事二:“加班费失踪”的困扰
在某一论坛的帖子中,作者询问关于加班费的问题,但回帖者的声音如出一辙:“还有加班费可拿的公司是哪家?”少付甚至不付加班费,如今已是一些企业的通行做法。知名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爆发的劳资纠纷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员工长年累月地加班,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职场人选择了沉默,担忧因加班费问题惹恼老板而丢掉工作。
故事三:社保金里的“小聪明”
一些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社保金。只要略施小计,就能让白领们陷入看似有利的局面,实则吃亏不小。李先生的经历便是如此。进入公司时,公司以降低个人所得税为由,在合同上只写低工资数额,而实际支付时却按高标准支付。这样,四金的基数便大大降低,离职时经济补偿金也按低标准计算。看似占了小便宜的白领,实则吃了大亏。
故事四:年薪制背后的玄机
初入职场的求职者常常会被“年薪××万”的承诺所吸引,但年薪制背后也可能暗藏玄机。企业在年底结薪时可能会巧立名目扣除各种费用,或以各种理由降低承诺的年薪标准。更有甚者,在年终前突击裁员,让你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年薪待遇。
故事五:年终奖的失落
年终奖是员工劳动的一部分,但一些企业会钻法律的空子,以各种理由赖掉年终奖。万宁宁在一家外贸公司的经历便是如此。他与老板口头协定的高额年终奖最终因订单总数未达到要求而化为泡影,只能领取微薄的过节费。
面对职场中的这些“猫腻”,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保持警惕,对于模糊不清的条款要坚决要求明确;对于企业的承诺要有所保留,避免被诱人的口号所迷惑;当遇到欠薪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维权,寻求法律援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