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猎头”盯上时,该不该“跳”?
保险业的“猎头”风潮:跳槽背后的深思
保险业内流传着一个诙谐的笑话,一名保险代理人因不满营销副总监而决定跳槽,却在第二天惊讶地发现新公司的营销总监正是他昨天戏谑的对象。笑话虽有趣,却反映了保险业人才流动的真实现象——“猎头”风潮。对于这一风潮,业内人士各持己见。
反对者认为,以背叛开始的行为,往往以背叛告终。他们担忧跳槽者是否能融入新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能抹去在原公司的痕迹。新公司虽然看重跳槽者的短期价值,但长期是否持续信任与依赖则充满变数。特别是在外资或外资背景的保险公司,本地人担任高层的机会有限,发展空间受限。跳槽可能留下孤儿保单,损害客户利益,影响公司品牌与诚信度。培养一个骨干需要时间和成本,而跳槽可能使这些投入付诸东流。
支持者则看到了跳槽背后的价值最大化。随着批设的保险公司增多,选择机会也越多。对于优秀的保险代理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更好待遇的机会。高薪和吸引人的职位使得跳槽变得更具吸引力。在他们看来,作为独立法人资格的代理人,选择与合作伙伴公司合作并不涉及道德问题。
中立者则持开放态度,认为人才流动是市场规律的表现。他们欢迎人才的加入,同时也理解人才的流失。某些保险公司的弊端如主管队伍老化、正式与非正式员工之分以及人海战术为主的营销手段,使得引进人才感到价值无法得到体现。而一些公司对引进人才过度开发却忽视其前途发展,导致人才流失。
保险业的“猎头”风潮不仅反映了人才个人的选择与追求,也揭示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留住自家人才、吸引别家人才几乎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共识。要想真正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除了加薪,还需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才、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好地服务客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客户、自身、公司利益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