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力越强的员工,反而绩效扣分越多?
在企业的日常绩效管理中,一个奇特的现象时常出现:那些能力出众的员工,因承担更多重任和负责更复杂的工作,反而可能在绩效考评中扣分较多;而能力平平的员工,只需完成最基础的工作,却能得到较高的绩效分数。这种现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鞭打快牛”。
那么,作为企业的专员,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看似不公的现象呢?
一、“鞭打快牛”现象的成因
1. 明确的分工导致困境:在公司中,岗位分工明确是管理的基础。但随着员工能力的差距加大,部分能力强的员工承担了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薪酬体系来体现这种付出,他们自然会感到不公。
2. 缺乏淘汰机制:长久以来,缺乏淘汰机制使得能力不足的员工也能在企业中立足。这不仅限制了优秀员工的积极性,也使得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3. 能力弱的员工不承担重任:为了避免出错而承担责任,部分领导不愿将重要任务交给能力较弱的员工。这导致能力弱的员工工作内容单一,绩效稳定但缺乏挑战。
4. 绩效工资的基准问题:如果能力强的员工与弱的员工的绩效工资基数相同,但工作量与难度差异巨大,这无疑会导致绩效体系的不公。
二、解决之道:平衡是关键
1. 平衡架构:根据员工的能力差异,调整岗位层级。例如,将专员分为多个级别,确保能力与职位相匹配。
2. 平衡薪资:调整薪资结构以体现不同岗位和能力的价值。即使是同一岗位,也应根据工作表现和责任大小有所差异。
3. 平衡绩效考核指标:重新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它们与岗位和职责相匹配。同时引入目标值的概念,明确完成标准,激励员工超越目标。
4. 加强培训与交流:针对部门领导进行绩效管理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并正确实施绩效管理,减少因管理风格差异导致的绩效不公现象。
“鞭打快牛”现象反映了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深层次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调整企业的人才、薪酬和绩效体系。而作为专员,需要在确保公平与激励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架构、薪资和绩效考核指标,以期达到最佳的绩效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