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灰色收入行业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内地社会的经济活力逐渐释放,各种收入形式也随之呈现多样性。除了合法的“白色收入”与违法的“黑色收入”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神秘“灰色收入”,它涵盖了许多行业中的隐形收益。
让我们聚焦旅游业。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收入状况却令人堪忧。许多旅行社的导游并没有工资,有时甚至是象征性地给一点。更为甚者,旅行社还会要求导游按人头费上交给一笔不小的费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吃回扣”成为了导游获取“灰色收入”的主要方式。旅游商品提供的回扣比率高达购物额的20%-50%,同时还需要支付人头费和停车费。即使游客没有购物欲望,导游和司机仍会拉着他们前往商铺,只为赚取那笔可观的回扣。
医疗卫生界是另一个“灰色收入”现象严重的行业。拿红包、吃回扣和“走穴”已经司空见惯。普通人日常看病,特别是动手术时,给医护人员送红包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一些知名医生和外科医生到其它医院出诊,收入数千甚至上万。药品回扣也是医疗界“灰色收入”的一种形式。甚至有人说,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可能会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经济能力,从而推荐价格高昂的药物。
教育界也面临着“灰色收入”的问题。教师们的“灰色收入”主要来源于开辅导班和“走穴”。一些知名教授在校外进行讲学、做学术报告等,收入丰厚。而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学科老师,如经济、金融等,也有大量的校外创收机会。
更令人震惊的是,连丧葬业也成为了暴利行业。家属为了办一场风光的葬礼,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殡仪馆和丧葬从业者看准这一心理,开设各种收费项目,如骨灰盒、运尸费、抬尸费等等,并经常任意抬高收费标准。甚至有时为了难住家属,还会要求送上红包和礼品。
内地社会的“灰色收入”现象已经渗透到了多个行业之中。虽然这些收入是隐秘的、不易被察觉的,但它们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里,“灰色收入”也成为了人们不可避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