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招聘条件放“轻松”:入职仅需一张身份
富士康,这个在全球制造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始终无法摆脱公众视线的关注。其不仅仅因为生产了广受欢迎的苹果产品,更是因为其工厂内曾经发生的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员工自杀、保安与工人冲突等恶性,给富士康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那么,富士康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工人们如何进入这个庞大的制造帝国?带着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走进了富士康的内部世界。
富士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分工的一个缩影。它充分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依赖廉价劳动力,尤其是庞大的人口红利。其在管理上的倾向也引发了众多争议——有把人当作机器管理和使用的趋势。这个森严的“帝国”不仅创造了巨额的GDP,也制造了繁荣,甚至影响了一个阶层、一个社会的形成。
如今,想要进入富士康工作似乎变得“轻松”了许多。只要拥有一张二代身份证,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世界五百强”的一员。上午体检,下午简单的笔试,晚上就能分配宿舍。一切看似如此迅速和高效。
中介们为了招徕生意,挂出各种诱人的招牌和横幅。无论是太原富士康还是郑州富士康的厂区门外,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热情地向过往的人们派发名片,询问是否愿意进厂。名片上的要求看似并不严格:学历不限,年龄介于16至45岁,持有二代身份证,胳膊上无文身和烟疤等。
招聘的过程真的如此简单吗?一些中介会向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打包票,声称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进入富士康。甚至超龄或没有身份证的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被送进富士康工作。这种“活动”让一些超龄或没有身份证的应聘者找到了进入富士康的方法。
所谓的笔试只是一个过场。监考极为宽松,成绩对入职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考题虽然涉及知识面较广,但大部分应聘者都能轻松应对。即使是一些中专生,也能轻松解出数学方程式题目。
傍晚时分,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会领到一张窄且长的小纸条——这是他们进入富士康工作的通行证。不论之前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和挑战,这一刻,他们都成为了这个庞大制造帝国的一部分。
随着夜幕降临,他们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宿舍,开始他们在富士康的新生活。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将在这个充满争议的制造巨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富士康的故事还将继续,而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令人着迷的企业和它背后那些普通工人的命运。富士康新人培训:纪律先行
一张简单的纸条,上面标注着应聘者的姓名、所分到的事业处以及工号等十六项详细个人信息。这是富士康新人培训的起点。
在为期两天的紧凑培训中,“纪律”二字贯穿始终。尽管时间短暂,但讲师对于富士康的奖惩体系和纪律规定进行了深入详尽的阐述。对于新人来说,这是一个严肃的开场,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适应这里的规则。
培训开始的第二天上午,新人被引领至D区的DR2餐厅四楼,这里将成为他们了解富士康的第一课堂。讲师在开始前强调了两条重要的纪律——卫生间严禁吸烟以及课程进行中时不允许离开教室。讲师严肃地表示,“这是富士康最基本的纪律之一,一旦走出这些透明的玻璃门,任何违规者将面临被除名的风险。”
随着对富士康基本情况的了解深入,讲师详细阐述了公司的奖惩体系。在富士康,考勤制度极为严格。每位员工在出入大门和宿舍时,都必须刷卡进出。任何连续旷工三天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自动离职。而对于那些试图规避打卡制度,如委托他人打卡或代替他人打卡的行为,将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双方都会被记大过。
富士康的惩罚制度包括警告、记小过、记大过、降级和除名等多个等级。比如,员工在工作时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拒绝听从主管的指派等行为,将会受到“警告”的处分。而携带食品或饮料进入生产车间等轻微违规行为,则属于“记小过”的范畴。更为严重者,如在园区内打架或偷盗,除了会被富士康除名外,还会被送至公安机关处理。
培训进行到第三天下午,随着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的签署,入职员工们被正式引领进入车间。11月3日的风寒刺骨,但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顶着大风前往车间。每个人心中都清楚,他们在富士康的职业生涯,如今正式开启。这里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而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将是他们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