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不足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征途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差距。据新华社电,根据公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同行,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仍然落后了三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时代,杰出人才的匮乏尤为显眼。
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如同一条待跨越的鸿沟,依然显著存在。区域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纲要》揭示,尽管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进,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
投入不足的教育现状,与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一些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仍待解决。《纲要》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面对这样的形势,《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的九项主要任务。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到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每一项任务都至关重要。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的增强也被置于重要位置。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培养和党建工作、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以及资助体系的健全等方面,都被纳入了发展的蓝图。
《纲要》还为我们设定了“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均衡化;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教育机会不断增多,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教育事业,我们需要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