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行业薪酬和绩效考核令人忧
前不久,我有幸与一位公交行业国有企业的资深HR经理深入交谈,了公交行业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这位经理透露,当前人才流失的核心问题在于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的双重不足,这一问题让他倍感困扰。
在公交行业,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司机行驶的公里数作为工资计算的主要依据。据说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司机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了偷懒现象。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司机和售票人员的薪酬结构相对单一,完全依赖于运营收入和公里数提成。没有底薪的他们,在面对车辆维修、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缺乏积极性。司机更关注于完成基本的公里数,而售票人员则承受着月营收额的压力。这种模式下,他们缺乏学习进步的动力,服务质量自然难以提升。
听完这位经理的讲述,我深有感触。公交行业的司机和售票人员,作为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为何不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薪酬保障呢?而且,在这个行业中,司机想要晋升为管理人员似乎并不容易,除非他们是公司领导重点培养的对象。
为了公交行业的长远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对司机职业进行明确的定位,确保他们的职业前景与企业的长远发展保持一致。
建立底薪加提成的薪酬结构,确保司机的底薪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通过考核和培训,提升司机的技术水平,同时引入节油奖励机制。
将售票人员的奖金与月营收额挂钩,激励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采用精神激励的方式,如技能大赛、线路兼职安全员等角色担任,既节约成本,又能提升员工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公交行业可以从人才流失的困境中走出来,实现真正的创新和长远发展。
公交行业作为一个成熟的服务行业,人才的流失与吸引是关乎其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从软件上进行全面更新和优化,才能确保公交行业的持续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