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之面试教师礼仪篇:教师的目光
教师的目光,无疑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更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每当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时,双眼应流露出祥和的目光,这样的目光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正直。相反,飘忽不定的眼神则会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需要借助目光传递教学信息,这种目光交流被人们称为教师的眼语。眼语的构成涉及到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和变化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关于目光的角度,教师在与学生或同事交流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平视适用于普通的交流,仰视则显示出尊重和敬畏,而俯视则更多地用于教师站在讲台上时,既方便观察学生,又能建立威信。但教师需要谨慎使用俯视,以避免给人造成轻视或歧视的印象。
关于注视的部位,教师在与人交往时需要注意目光所及之处。不应“目中无人”,也不宜过多地注视对方的头、腿、脚部与手部。通常允许注视的部位包括额头、双眼、眼部至唇部以及眼部至肩部等。例如,在与学生谈话时,眼睛应注视对方双眼到嘴巴的“三角区”。
关于注视的时间,在人际交往中,注视对方的时间长短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注意自己注视学生的时间,以判断自己的讲课是否受欢迎,以及自己的行为处事是否得当。若表示友好和关注,教师注视学生的时间应占总相处时间的1/3至2/3左右。
关于注视的方式,教师的目光交流可以有多种方式。直视表示认真和尊重,凝视则表达专注和恭敬。教师需要避免凝视时间过长,以免给学生带来压力。环视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广泛使用的目光交流方式,它能表示对所有人的关注。而盯视则需要避免在谈话中长时间使用。扫视、睨视和他视等眼神,教师应尽量少用。
教师的目光是他们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掌握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和变化等元素,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传达自己的教学信息,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这样的目光交流,无疑会营造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