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就业观:不能太脏太累 跳槽是家常便饭
踏入2011年,随着最后一批90后迈入大学校门,整个社会对这一代人寄予了高度的关注。随着80后逐渐步入而立之年,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90后也如同初生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与此许多早先未进入大学的90后青年,早已随着打工的大潮,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关于90后的评价,社会上似乎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是堕落的一代,缺乏责任感,对未来没有规划,比起吃苦耐劳的80后明显不足。真相究竟如何?近日,导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以刘雨为例,这位生于1992年的年轻人虽然未满19岁,却已有六年闯荡社会的经验。他的工作经历丰富多样,从服装店员到酒吧小弟,再到网管、仓管,甚至尝试了电焊工、泥水工和面包师等职业。尽管尝试过多种工作,他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避免过于脏乱和劳累的工作。他的这种选择并非懒惰,而是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
与此黄晓丽则是另一种典型的90后代表。她频繁更换工作,对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个人发展的前景有着极高的要求。她的观点是,“工作不喜欢,有钱也没用。”这反映出许多90后的就业观念:他们更注重个人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利益。
也有许多90后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实现梦想。像韩炳华这样的学生,虽然还未毕业,但已经早早签约了国有银行。他深知家庭无法给予太多支持,因此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赚钱之路。他认为社会经验和人脉的积累远比专业学习重要。对于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先在一线城市积累经验和资金,然后出国深造,最后回到二线城市创业。这种独立和前瞻性的思考方式,正是新一代年轻人的特点。
从这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90后是一代既独立又迷茫的青年。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渴望独立,注重个人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们追求的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不怕挑战”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新领域,但也需要在挑战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在挑战中赢未来。”这不仅是他们的信念,也是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青春的篇章。面对月薪5000元的工作,如果让90后感到疲惫或不快乐,他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转向那份月薪仅2000元却轻松愉快的工作。对于那些脏乱差的工作,如泥水工和电焊工等职业,他们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不同于许多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的群体,90后的成长经历与赚钱观念独具特色。他们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赚钱的实感,无论是像刘雨那样13岁就外出闯荡,还是像韩炳华这样的大学生,赚钱都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经济独立后,他们更倾向于走出乡村,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广阔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回到乡村老家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未来,90后的视线似乎聚焦在更为遥远的远方,或许他们并未过多设想,也可能停留在美好的想象中。刚刚步入成年的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人生方向尚待“现实”这堂教育课的启迪。
他们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一代,追求自由、舒适和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一份工作让他们感到压抑或者不符合他们的理想,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让自己成长、有挑战但同时也能保持平衡的工作。他们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价值,希望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与此他们也是充满梦想和期待的一代。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各种可能。他们愿意为了梦想付出努力,也愿意为了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出改变。无论未来会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都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