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跳槽:到对手公司做卧底
年底跳槽季节来临,许多职场人士在算计着拿到年终红包后另谋高就。在这个跳槽大潮中,一种不同寻常的跳槽现象也悄然上演——职场人士被派往竞争对手公司“”,以获取经验情报。对于这种现象,专家提醒,现实版的“职场无间道”充满风险,可能不仅损毁个人声誉,甚至触犯法律。
一位名叫张明的公司职员最近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应聘对手公司的某部门经理职位。他被老板派去,旨在了解对手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机制。老板承诺,三个月后将让他回到原公司并升职提薪。这段时间内,他不仅可以在对手公司领取工资,还可以继续保留原公司的月薪待遇。“商场如战场”,并非易事。虽然老板明确表示不需要他窃取商业机密,但他仍然感到犹豫。
事实上,这种行为在操作上很容易实现。某单位人力部门的招聘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司愿意聘用对手公司的员工,因为这些员工上手很快。为了规避风险,公司会与管理、研发等关键性人才签署协议,规定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在竞争行业内就职。这一年限需要与员工具体商谈,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智联招聘网的高级职业顾问郝健指出,张明的任务并非个案。但在当前同质竞争的环境下,研发流程、产品战略、管理模式等已经没有机密可言。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张明陷入尴尬境地。新公司录用他,可能是想从他那里了解老东家的动向,导致他成为新旧公司的棋子。如果行业内公司数量不多,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他在业界的声誉。
法律专家则指出,张明的行为可能侵犯了原公司的商业秘密。任何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信息,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等都属于商业秘密范畴。如果张明违反保密协议或未经许可披露这些信息,就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旦原老板拒绝支付报酬,他事先签订的协议将因违法而不受保护,导致无法追回自己的权益。
“职场”充满风险和挑战。职场人士在考虑这种选择时应该谨慎权衡利弊得失。在追求个人发展的也要尊重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避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