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我们各奔东西
毕业季节的离愁,是否只是简单的告别?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尖峰之巅站《菁菁校园》的《毕业情怀》栏目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告别的氛围,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六月,是毕业生的舞台,我们采访了六位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四学生,他们即将离开金华这个支点,踏上新的征程。
在这群年轻人中,顾玲燕的故事引人注目。她选择了南下广西支教,然后再回到母校读研。对于她来说,浙师大的时光并没有结束,但身边的同学正在陆续离去。她感慨地与室友们分享着深厚的姐妹之情,彼此间的包容与帮助显得尤为珍贵。虽然她与男友分隔两地,但他们相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她对金华有着深厚的感情,相信这里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宣丹平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她选择赴广西进行一年的义务支教,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她对金华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不仅有她的母校、师长和朋友,还有她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她的选择并非一帆风顺,背后充满了挣扎和纠结。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愿意用自己的激情和能力去证明。她的决定让家人感到担忧,但她知道这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更大的世界。每当想到远离家乡去广西的情景,她的内心都会感到一丝酸楚和无助。但她知道,选择这条路是为了追求不平凡的人生。
这两个故事只是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代表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勇气和决心。毕业不仅仅是离愁,更是新的起点和未来的希望。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个时代、记录着他们的选择和勇气。他们相信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挑战,他们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这群年轻人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激励人心同时也令人充满期待。他们将带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继续前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从社团实践中磨砺成长
在繁华的北京城中,陈云腾以其沉稳的气质和出众的才华引人注目。身高1.78米的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在社团实践中的不懈努力和锻炼。
去年11月,陈云腾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通过了国家公务员中国外文局的严苛选拔,成为最终录用的两名幸运者之一。面对赞誉,他保持着低调和谦逊。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多参与专业实践,这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作为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陈云腾早早地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找工作时,他既积极争取机会,又不眼高手低。在成功考取中国外文局之前,他已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工作。他深知,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职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
陈云腾得益于他在学校社团的历练。他强调,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必须拥有实践经验。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他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工作事务中得到了宝贵的锻炼。他在不同的角色转换中,使心态得到了良性的转变。
在中国外文局的选拔过程中,陈云腾凭借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未来的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他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专业知识,更得益于在社团实践中培养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陈云腾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当前的教材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而应用性专业的实践机会又相对较少。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创造条件去锻炼自己。社团实践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从学校内部的社团工作开始,逐渐积累经验,拓展视野。
陈云腾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让我们从社团实践中汲取经验,不断磨砺自己,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