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校门,才会意识到工作和钱的重要性
大学时代,我与父母的电话交流总是处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他们主动来电时,我往往因为忙碌或是厌烦而匆匆挂断;当我主动拨通电话,则往往伴随着一种微妙的转变,甜言蜜语间不知不觉转为向父母寻求经济支援。母亲常常戏言,我像是觉得钱如同大风刮来一般容易得到,花钱无节制,向父母求助也毫无压力。
这种对金钱的懵懂态度,似乎在踏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悄然发生了改变。
毕业后,我从南京回到徐州,手中的现金不足两千元。此时的我已经开始对金钱有了朦胧的认识,自尊心让我开始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不再轻易从他们那里寻求经济支持。于是,我带着这微薄的积蓄,开始了漫长的求职之旅。
求职的第一周,我住在家里,吃喝不愁,工作尚未有着落,寻找工作的步伐时快时慢。虽然收到了几次面试邀请,但因为对薪资的期待较高——我在南京的实习工资已达2500元,而徐州这边的编辑工作普遍薪资只有1500至2000元,我觉得这样的收入与自己的价值不符,于是拒绝了这些机会。
求职的第三周,随着好友们陆续得知我回归的消息,聚会逐渐增多,开销也随之增大。此时的我已经愈发感受到工作的紧迫性,意识到赚钱的重要性,但对于薪资的不满依旧存在,选择变得更为谨慎。
求职的第四周,某个深夜,我上厕所时无意中听到父母的窃窃私语。母亲说:“你试着联系一下身边的朋友,看看是否有适合的工作机会。女儿整天待在家里也不是办法。”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不敢轻易出门玩乐。我把重心放在了求职上,重新调整了简历和求职预期。那时我的心态是,不再挑剔,只要能赚钱,我就愿意尝试。
……
最终,在求职第六周,我终于找到了工作。那是一家只有十人的小公司,月薪2000元,保险需要工作满一年后才提供。
每个人都会成长,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依赖父母的可能和条件,但真的能够坦然接受吗?面对父母的担忧和朋友的异样眼光,我们真的能够无动于衷吗?是时候面对现实了。所谓的理想、未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真正到手的钱才是最真实的。工作或许并不完美,但它却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让我们珍惜每一次求职的机会,努力挣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