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后悔当年没就业 本科生月薪标准降两成
随着金融风暴的席卷,大学生就业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寒冷的就业“寒冬”中,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了大学生就业的艰辛。
来自中山大学学专业的周光朗同学,结束了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开始踏入职场的征途。他曾对未来满怀期待,但在求职过程中遭遇重重困境。“我已投递了无数简历,参加了多场企业宣讲会,但始终未能获得面试机会。”周光朗坦言,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选择读研。他的同学们也纷纷降低薪资期望,以前期望高薪的文科类研究生,现在对月薪三四千元的职位已感到满足。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刘竹平也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他所在的班级90名同学,大部分都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情况并不理想。以前自信满满的他们,如今对薪资的要求也逐渐放宽。尽管个别专业如通讯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整体而言,今年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空前。
对于本科生而言,情况更加严峻。广商新闻系的小余表示,她投递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至今未收到任何面试通知。原本期望月薪2500元的小余,如今已将标准降至1800元。而华南农业大学物业管理专业的小汤,也将原本的月薪3000元期望降低至2000元。他们均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巨大,本科生的起薪很难达到年初广州市人事局透露的2100元/月。
面对这样的困境,毕业生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寻求另类的就业方式,如开网店、打短工等“隐形就业”方式,被大学生们视为创业的新路径。这些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不仅为毕业生们提供了生存的机会,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期,记者在走访了大学城十所高校后,发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原本期望毕业后月入2500-3500元的本科毕业生们,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纷纷调低了他们的薪资预期。他们对未来的收入目标普遍降低了500—700元/月,展现出一种务实和适应的态度。
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新的现象——部分毕业生开始尝试“一身兼数职”。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刘悦纯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趋势的典型案例。面对全球蔓延的金融风暴,她选择了为自己打造一个“曲线未来”——白天打工积累经验,晚上则经营自己的网店。
刘悦纯表示:“由于许多外企和出口公司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招聘英语翻译的企业减少了,投出去的简历也大多没有回应。加之企业给专科生的工资较低,我决定自谋出路。”于是,一边继续投简历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一边开启了网店业务。
从上个月开始,刘悦纯在网上注册了一家大学生商城,专营某品牌护肤品。虽然网店规模不大,但由于她信誉良好,已经在顾客中建立起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创业信心。现在,她的网店每月至少能带来1000元的收入。“就算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怕!”她表示,“我会在找到稳定工作之后,再利用业余时间经营网店。”像刘悦纯这样的“隐形就业”现象开始在一些大学生中浮现——他们可能兼职翻译、自由撰稿、网络写手、网店老板等职位,打多份短工,但并未固定于某一单位。
关于增加的招聘会场次,大学生们的反应各不相同。面对从本月22日起广东将启动的44场大学生招聘会(比去年增加了10场),有的毕业生冷静指出,招聘会场次的增加并不代表职位数量的增加;而有的毕业生则持乐观态度,认为增加了招聘会场次就等于增加了就业机会。广外会计专业的小陈表示:“我会参加多场招聘会,因为每次都有机会积累面试经验、与用人单位交流。”广东财经职业学院的应届生小郑则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认为场次增加意味着学生找到工作的机会增大。
也有不少应届生对招聘会的安排提出了建议。他们反映,有些招聘会并非在周末举行,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广商财务管理专业的小蔡说:“我们大四上学期还要上课,有时遇到招聘会不得不逃课。希望招聘会都能安排在周末,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参与并把握机会。”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大学生们正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展现出他们的智慧与韧性。无论是选择全职工作、兼职创业还是积累面试经验,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设坚实的道路。反方观点:对企业频繁借名招聘心存疑虑
面对招聘会的增多,许多毕业生并未感到欣喜。广商新闻系的小张表示,目前许多企业正在裁员,提供的岗位有限,即使参与招聘会,若实际招聘需求不高,也只是形式主义。招聘会的增加并未真正给求职者带来实质性的机会,反而觉得有些“白跑一趟”。
广工物流管理专业的小峰对此也有同感。他指出,许多企业既在招聘会上设点,也接受网申,招聘会场次的增加似乎并未带来实际的效果。他还观察到,不少招聘会有“变相宣传”之嫌,真正能找到工作的机会并不多。
就连一些积极奔赴各地“双选会”的毕业生,也未能从中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如中大新闻系的小李,从广州远赴深圳参加双选会,但投出的简历都如石沉大海,让她感到“市场并不需要”。她认为,招聘会场次的增加并未影响企业既定的招聘人数,对于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也有限。
专家建议:毕业生应调整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市场变化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何小雄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出了建议。他劝诫毕业生们,在面对就业“寒冬”时,应先就业再择业,更新就业观念,放下身份,适当降低对工资和工作条件的要求,从基层和中小企业开始。
何小雄还表示,学生们不应懒惰,要有积极的心态。他认为,招聘会上仍有很多就业机会,鼓励学生们多参与,走出宿舍,增加就业几率。他还透露,广东白云学院即将承办的高职专场招聘会上,已有100多家企业表达设点意向,尽管今年的企业反响不如去年,但仍应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