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薪拖后腿?教授说,你这样的算法不对
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全国各地区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消息发布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许多网友纷纷感叹自己又一次拖了后腿。对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教授吴亦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时薪的计算是针对非全日制员工的,网友将时薪标准套用在自身身上进行折算是不正确的。
从公布的全国各地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来看,北京地区以每小时18.7元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位居榜首,而黑龙江则位列最低小时工资仅为每小时11元。江苏则以每小时14.5元、12.5元和11元的标准处于中等水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可能会想象时薪计算是按照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来进行的。以徐州为例,按照江苏二类地区的时薪标准每小时12.5元计算,只有每月工资达到一定的数额,才能达到时薪的标准。这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和推算。
但从专家的角度来看,最低工资的月薪和时薪两种形式是针对不同的工作形式的。全日制工作的最低月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职工,而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时薪标准则适用于非全日制职工。非全日制工作是指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工作形式。不能按照全日制工作的工时来进行折算。
专家表示,最低时薪工资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只要是以小时计算的工作,都必须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行为,员工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人力社保部门将会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的工资。
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的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许多网友对此进行了热议和讨论,但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这一问题。时薪和月薪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其中的差异。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权益,确保自己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