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高端人才缺口20万
在数字化浪潮中,软件行业的人才结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北京市近二十万软件从业人员中,人才结构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独特现象。同样的现象也在湖南及其他地区的软件行业中有所体现。在全国约90万软件人才中,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愈发明显。
权威数据揭示,为了应对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纷纷增设软件专业,加上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招生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机构,使得软件人才的供给数量显著增长。在未来五年内,中国软件业从业人员预计将增至约250万人。对此,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首席顾问张友生表示,尽管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软件人才短缺的压力,但高端和低端人才的短缺问题依然严峻。
与此人事部披露的数据也显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供需比例供大于求,尤其是中端人才过剩的现象更为突出。张友生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尽管学校培养的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平行发展,但缺乏交集,导致大量中端软件人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2006年的中国软件工程大会上,国际设计和过程科学学会院士周伯生教授对国内软件企业的现状表达了担忧。他提到,国内软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仍有许多企业维持着落后的生产模式。与软件业工业化生产的国家相比,高端人才的严重缺口限制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使得人才问题成为软件开发过程无法与国际接轨的难题。周伯生强调,人才是软件产业的核心资源,要实现国内软件业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展望未来,根据目前国内软件高端人才的数量现状与软件业发达国家的对比,未来五年,国内软件业高端人才的缺口至少将达到20万人。这一现状不仅制约了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步伐,也影响了我国在全球软件开发领域的竞争力。加强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