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今日早晨餐桌边,父亲遗憾地告诉我他的手机遗失了。原本计划昨日为他办理手机业务,幸而未曾如愿,否则后果堪忧。
正当我琢磨着在父亲即将到来的退休年龄期间找个好日子给他置办新手机时,他却洒脱地表示不再需要。他笑着说,自己使用手机的机会并不多,无非是家人朋友偶尔联系。我坚决反对他的想法。
我的父亲,已步入知天命之年,每日仍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工作与生活之间。面对如今复杂的交通状况,怎能让人放心?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同身体的一部分。离开了它,人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
几天前读到一篇报道,描述了现代办公室对手机的依赖愈发严重,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仿佛一道等式:工作+生活=手机。这不正揭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吗?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午饭后回到办公室,感觉浑身不对劲,一摸口袋才发现手机不见了。那时她的心情急切且焦虑,寻找手机的过程中她深感不安,唯恐错过重要电话或是晚上的饭局安排。在她看来,手机承载着工作与生活的重要信息,离开了它,生活便失去了方向。
当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时,一旦丢失或失去联系,很多人会感到烦躁、焦虑、抑郁和不自信。我们应该学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让大脑重新回归主导。正如那句所言:“没有手机的打扰,生活会更美好。”尽管我们应倡导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手机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我的父亲需要它来保证出行的安全联系。所以我要给他买手机去确保他能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保持联系和安全。希望这部新手机能成为他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让他感受到生活的便捷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