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招聘偏爱“寒门弟子”引争议
随着年度旺季的到来,一场关于人才的角逐战正在中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商——京东商城中激烈展开。近日,该公司启动了大规模的校园招聘计划,旨在吸纳100名管理培训生和500名软件开发人才。其中,,这位京东商城的掌门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他明确表示,京东在选拔人才时,更偏爱那些来自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的“寒门子弟”,并强调员工吃苦耐劳和拼搏精神的重要性。
的这种用人理念,在业界早已为人所知。他曾在员工大会上表示:“在京东工作的同事们,可能没有谁是高干子弟,学历也不一定高,但他们都知道惟有拼搏才能不断进步。”这一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京东的用人机制中。
根据的说法,京东在选拔管理培训生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寻找那些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的人。为此,京东会对候选人进行家庭背景调查,只有那些来自普通家庭,愿意并能够吃苦耐劳的人才能够通过选拔。对此,进一步强调:“那些家里可以三五年不工作都还能吃好喝好的,我们不敢要。”
这一招聘策略在求职者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响。一些求职者赞同京东的用人理念,认为这种选拔方式能够给予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子更多的机会,实现他们的职业抱负。也有求职者对这种“贴标签”式的招聘方式表示担忧,认为企业应该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以家庭背景作为判断标准。
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偏爱“寒门子弟”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一位不愿具名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坦言,虽然这些“寒门子弟”在起步阶段表现极佳、容易管理,但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跳跃式的要求。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来挑选人才,而不是片面要求人才具备某一品质。
京东的这种招聘策略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精神品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吃苦耐劳和拼搏精神。将员工的品质与家庭环境相联系的做法是否妥当,仍有待商榷。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人才的素质、能力和发展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