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部长:把职业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在这个“最难就业季”的背景下,国家的政策导向成为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强调了营造“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性,凸显了能力本位的新时代就业理念。为了深化这一改革,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成为了重中之重。
该体系的建立,旨在从根本上去除就业市场的学历偏见,转而重视实际能力。其构建目标涵盖了培训的全方位需求,从培训对象的广泛覆盖,到培训类型、等级的多样化,再到培训载体的多元化,无一不体现了对劳动者技能提升的重视。
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培训对象的覆盖上。城乡全体劳动者都被纳入职业培训范围,旨在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的现象。这意味着,无论学历高低,只要愿意学习,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技之长。
为了满足劳动者的差异化需求,我们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培训。从短期的就业技能培训,到长期的创业培训,都有涉及。而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也为技能劳动者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通道。
为了让职业培训更加规范、标准、信息化,我们加强了培训管理。通过构建信息系统,对培训对象、过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进行全面监管。鼓励各类优质资源向职业培训集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改革过程中,制度的健全、政策的完善、资金的投入以及重点人群的突出培训都是关键所在。我们要以构建技工院校培训体系、用人单位培训体系、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体系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职业培训各项补贴资金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作用。
尤其要关注农村转移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企业高技能人才等重点人群的培训。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方式,如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以提高培训效果,真正帮助他们提升技能,顺利就业。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