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校园宣讲会“都是浮云”
曾经熙熙攘攘的企业校园宣讲会,如今在全面回暖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景象黯淡。那些曾经深受学生欢迎的企业宣讲会,如今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它们似乎已经从单纯的求职交流平台,悄然转变为企业的“宣传秀”。毕业生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宣讲会,对它们的期待逐渐降低。
上周的一场银行宣讲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大四学生刘嘉(化名)在台上聆听时,他发现宣讲会成了冗长而空洞的演讲。一个老太太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银行的历史和声誉,而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岗位信息和实用建议。这样的宣讲方式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短短一个小时内,会场就已经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听众。刘嘉对此表示不满:“宣讲会成了浮云,真正有用的信息寥寥无几。”他还透露,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宣讲会都持有同样的看法。
为了吸引学生眼球,一些企业曾经采用送礼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种策略在今年似乎已经不再奏效。尽管有外企在宣讲会上赠送“演唱会内场VIP票”,化妆品公司提供产品小样,但这些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复旦大四学生小王表示:“企业虽然送礼,但提供的岗位寥寥无几,宣传意义大于招聘意义。”可见,学生已经不再为礼物所动,他们更关心的是实质性的求职机会和信息。
一些过来人坦言,企业校园宣讲会近年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求职效果。小张是一位已经工作一年半的白领,她表示:“如果就业形势好一点,我根本不会在这种‘宣传会’上浪费时间。”上海财大就业办主任谭予絮也用了“全线遇冷”来形容今年的企业校园宣讲会。她指出:“学生对宣讲会的形式已经审美疲劳,企业宣传的内容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
为了重新赢回学生的欢迎,企业需要深刻反思并调整宣讲会的方向。让宣讲会回归真正的初衷,聚焦于提供实质性的职位信息、面试技巧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学生关心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点燃学生对宣讲会的热情,使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重新获得学生的关注和信任。毕竟,只有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在这场求职的舞台上再次吸引人群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