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调查:80%的求职者曾遇骗局 50%因成本高放弃
今天是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也是众多求职者需要警惕的日子。据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骗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求职陷阱,并学会如何防范。
网络成为骗子出没的重灾区,许多中介公司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骗局。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陷阱,大多以钱财为目的。他们往往在求职者入职后,安排的岗位以及薪酬福利与招聘时的承诺大相径庭,令求职者苦不堪言。这些骗子公司的特点往往神秘莫测,不愿意透露办公地址,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如培训费、工装费等,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同时给出的薪酬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吸引求职者掉入陷阱。
面对这样的求职骗局,许多求职者选择了沉默。调查显示,有50%的受害者在遭遇骗局后选择了“忍气吞声”,原因竟是“维权成本高”。他们觉得为了追回一点损失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划算。只有20%的求职者选择了“报案”、“投诉”或“向法院起诉”,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提高求职者的维权意识。
专家提醒我们,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他们只是精准把握了求职者急切求职、渴望成功的心态。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充分了解面试单位的相关信息,避免盲目相信不明来源的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专家建议求职者应该通过人社部门或正规求职网站寻找工作机会,咨询就业信息。也可以寻求简历指导、职业规划等帮助。对于那些街头非法小报,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不可随意汇钱,以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那些选择“忍让”的态度,只会纵容骗子的犯罪行为,让更多的人受害。在这个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远离求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