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观察:谈谈垄断行业高管的薪酬
近期,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企业高管和部分行业的工资增长速度过快,水平过高。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挑战了社会公平与和谐。
这份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当下居民收入分配的真实情况,生动展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其中,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尤为突出,成为改革的焦点。深入这一问题,我们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难题和挑战。对此,我认为企业高管和部分行业工资增长过快、过高的问题,其实是一份中肯的收入分配改革建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报告建议规范高管人员薪酬,特别是金融、房地产行业的高管薪酬。应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央企、垄断行业企业为重点,工资总量决策机制,抑制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增长过快的趋势。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遏制金融、房地产行业的暴利现象,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工资总量决策机制的还要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量和工资水平进行调控。这有助于遏制垄断行业高收入不断膨胀的局面,缩小国企之间、行业之间的薪酬分配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量和人均工资标准;二是如何在垄断行业内部实现公平的薪酬分配,防止普通员工工资被高管“平均”。
从根本上讲,包括垄断行业在内的国企薪酬分配应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除了接受公平检验的工资以外,国企的隐性福利如福利分房、配车等,以及利润分配、职务消费也应得到规范。如果薪酬分配本来就不合理、不规范,高管挥霍浪费的问题得不到遏制,那么仅仅控制工资总量的作用可能会有限。
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高管薪酬分配应该立足于社会价值回归,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与评判。除此之外,垄断行业高管的职务消费和企业利润分配也应得到规范,避免挥霍无度的行为掏空国企根基,吞噬人民财富。国企和垄断行业应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分忧,向社会反哺。只有这样,才能修正负面形象,不做利润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这份报告为我们揭示了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改革的契机。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