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百到过万 我国养老金待遇相差50倍
养老金差距调查揭示巨大鸿沟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人认为其养老金过少,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说,仅有3.8%的人表示养老金不能满足需要。这一发现结合《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及《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的数据,凸显出我国养老金待遇的惊人差距: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近50倍。
《绿皮书》指出,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繁多,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这些制度急需整合以提高公平性和效率。
分析数据显示,新农保的参与者认为养老金不能满足需求的感受最为强烈,占到了78.9%。相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与者中,仅有3.8%表示不满,但53.8%的人认为养老金足以满足需求。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悬殊。以福建厦门为例,2011年8月的养老金最低仅为200元,而最高则达到10000元,相差50倍。全国范围内的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对于工人、农民和个体从业者等社会人群来说,他们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照章纳税。国家应当通过给予足够的养老保障来回报他们。如此巨大的养老金差距显然不合理,损害社会公平与正义,制造养老领域的裂痕。
这一差距的存在,不仅引发公众对于养老金制度公平性的质疑,也对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当部门规划养老制度时,如果为自己设计比其他社会群体更优越的养老方式,容易让人产生利用政策制订权力自利的感觉。
要缩小这一差距,最根本的是取消养老双轨制,实行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障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待遇至其他社会群体的水平,而是需要国家与进一步加大对养老保障的投入,提高所有国民的养老待遇,确保每个人都能过上体面的老年生活。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财税收入的不断增长,只要决策者有意愿和决心,这一目标在短期内完全有可能实现。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