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职场知识

我国农村教师人才流失严重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出国劳务     时间:2025-07-03点击:

河连湾,这个曾经承载着红色历史的村庄,如今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师的流失。作为昔日“陕甘宁边区”所在地,这里的教育事业曾经蓬勃发展,但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三中学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在过去的十年里,这所学校迎来了120名教师,却有80人选择离去,其中不乏流向县一中的优秀人才。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如何让教师留下成为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环县第三中学的校长韩仁君一直在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而努力,但即便如此,优秀的教师依然选择离开。韩校长无奈自嘲道,尽管他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改善住房条件,但教师们仍然毫不犹豫地离去。这种流失现象背后的原因引人关注。

环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中学,由于临近国道,交通相对便利,成为许多人眼中的“热门学校”,也被视为通往县城学校的“跳板”。这意味着许多教师只是把这里当作一个暂时的落脚点,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这种现象在山区的其他学校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为严重。山区的教师纷纷流向川里,川里的教师再流向城里,导致交通沿线教师队伍相对臃肿,而山区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黄仲斌是一位曾在山区学校任职的校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山区办学的艰难。他告诉我们,一些山区小学的代课教师往往是学习较差的初中生,这导致了教学的恶性循环。他也发现许多优秀的教师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转行或外调,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引发了人们对教师稳定性的关注,因为教师的流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稳定性。

环县的教育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甘肃农村教育的缩影。自然条件恶劣、待遇差、任务重等因素导致了教师的流失和职业的倦怠。在这里,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正在上演。教师们面临着艰苦的教学条件和基本生存的挑战。他们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此以往,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这种现状让许多年轻教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和担忧。

即便面临这些挑战和困难,仍然有许多教师在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默默付出着辛勤和汗水。这些教师的付出和坚守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佩和尊重。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我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他的课程覆盖了从二年级至六年级的所有科目,包括英语、数学、语文、美术、体育以及思想品德,几乎囊括了小学阶段所有开设的科目。

张艳丽,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感叹每天早出晚归,生活圈子狭小,单调重复,如同井底之蛙。她的感受代表了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的心声。他们为了生活而奔波,甚至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挣了钱没地方花,享受不了现代文明成果。”有些年轻教师甚至将自己的生活写进了诗中。

许多年轻教师从快节奏的城市来到信息闭塞的农村,患上了“不适症”。与此相反,老教师们则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黄仲斌曾为子女的教育问题流过泪。他的14岁儿子要到县上读高中,因为县里既没亲戚又没熟人,儿子突然离开让他十分不放心。他在偏僻的山区待了28年,尽管回首校长生涯时他有些悲情,但他承认自己留下来并非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人老实,没有社会背景,且其他人都不愿去。在他离开后的四年里,学校已经换了两位校长。

黄仲斌认为,山区教师的出路很窄,留住他们并让他们干得好的确不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对此,陈建军深有同感。他家住县城,妻子在另一所学校教书,尽管相距不远,但他一周也只能见一两次。他早已有进城的想法,但实现与否仍是未知数。

像黄继远这样的招聘教师,尽管做着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工作,但工资却只有正式教师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种待遇上的不平衡让他感到既像“鸡肋”又像“鱼饵”,他开始谋划考公务员。

针对农村教师流失的问题,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振平认为生活待遇低、工作待遇差和待遇少是重要原因。他强调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太多困难,这些困难又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对此,李瑾瑜教授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教师的合理流动是必须的,稳定是相对的,并且一定不要抱怨和责备农村教师。他认为应该打通教师通向农村学校的途径:一是实施有效的服务期制度;二是实行高待遇并给予服务补偿和改善待遇。然而黄仲斌即使现在每月工资高出500元也不愿意再回到偏僻的罗山川中学继续执教了。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解决之道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