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压力大 心理咨询师长期服务银行
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深圳,金融行业的精英们总是以职业套装、电脑包和巍峨的写字楼为标志。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条条触目惊心的噩耗。如普华永道新星因脑膜炎陨落,申银万国员工高空坠落,伦敦金融城女高管意外上吊,金融行业的压力阴影悄然降临。
“业绩!业绩!业绩!”似乎成了每个金融从业者的魔咒。像赵立臣,在股指期货爆仓的阴影下,事业的压力让他走上了绝路。马泽中咨询师表示,自杀这种极端行为往往不是由单一引发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工作强度、薪资状况、人际关系、家庭情感等都可能成为压力的源泉。
小路(化名)在上海一家外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工作,她揭示了金融行业的薪酬双刃剑特性——外资企业基本工资较高,而本土企业则通过项目提成来吸引人才。但工作强度并不总是那么严峻,“视项目而定”。尽管某些时刻可能需要熬夜加班,但闲时也能轻松下班。压力依旧存在。“我觉得这完全视个人情况而言。”小路说。
马泽中的心理咨询中心对银行系统的持续观察显示,从一线到中层,压力普遍较高。银行员工如李琳(化名)因工作压力和薪酬问题选择辞职。在北京某国有银行任职的刘女士,她的日常工作生活几乎是连轴转,家庭关系也可能因工作繁忙而疏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客观环境如高强度的工作和严苛的考核标准;主观自我认识如人际关系、家庭情感等。马泽中强调,自杀是一种极端的过激行为,通常受到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的双重刺激。受负面情绪困扰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焦虑、失眠、孤独感等症状。
在这个行业中,每个人都在为了事业拼搏,为了生活奋斗。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找压力的出口,不让负面情绪积压心底。毕竟,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工作,还有家庭、朋友和自身的健康。